中国气象局发布了《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蓝皮书指出,受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等多方面原因,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我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
从天气的长期变化看,中国的极端天气数量,会变得更多、更频繁。

事实已经论证了这一点,2024年刚刚过半,极端天气事件已经在全球多地出现,高温热浪与暴雨洪涝轮番上阵,给全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而养殖业,作为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的行业,更是首当其冲,遭受着巨大的冲击。

极端天气频发:
2024全球气温或创新高
今年,从北半球的持续高温炙烤,到南半球的暴雨倾盆,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不仅打破了历史记录,更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深刻反思。
高温导致的水体温度升高、溶解氧下降,暴雨则带来了水质恶化、养殖设施受损等一系列问题,让许多传统渔业养殖户苦不堪言,经济损失惨重。
面对极端天气的无情打击,传统渔业养殖显得尤为脆弱。池塘、网箱等开放式养殖模式,高度依赖自然环境,一旦遭遇极端天气,养殖生物便面临生存危机。
高温导致鱼类缺氧死亡,暴雨则可能引发疾病传播和养殖区域被淹,不仅影响了养殖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更让养殖户的生计陷入困境。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破局而出的新希望
然而,危机之中也孕育着转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作为一种创新的养殖模式,正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规避极端天气影响、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不受天气束缚的养殖天堂: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将养殖环境转移到室内,通过人工控制的光照、温度、水质等条件,为水生生物创造了一个稳定、舒适的生长环境。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无论是干旱还是洪涝,都无法影响到这个封闭而精密的生态系统,确保了养殖生物的健康生长。
资源高效利用,减少环境压力:循环水系统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废水排放和环境污染。同时,精准投喂进一步提高了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疾病防控能力强,保障产品安全:封闭的环境减少了外界病原体的侵入,结合定期的水质监测和病害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养殖生物的疾病发生率,保障养殖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增强抗风险能力: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养殖品种和规模,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在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这种灵活性显得尤为重要,能够帮助养殖户有效规避市场风险,保障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作为现代渔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不仅为养殖业提供了抵御极端天气的有效手段,更为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携手共进,以科技为翼,共绘智慧养殖的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