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第836号公告,正式推广了豫选黄河鲤2号等23个水产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经过连续多代的选育,具备了生长速度快、养殖成活率高、抗病力强等多种优势。
公告的发布,不仅是对这些新品种的认可,更是对水产养殖业未来发展的有力推动。
23个水产新品种分别是:豫选黄河鲤2号、草鱼“沪苏1号”、翘嘴鳜“华康2号”、黑鲷“苏海1号”、克氏原螯虾“盱眙1号”、罗氏沼虾“苏沪1号”、凡纳滨对虾“中兴2号”、凡纳滨对虾“海景洲1号”、凡纳滨对虾“广泰2号”、中华绒螯蟹“申江1号”、中华绒螯蟹“阳澄湖1号”、文蛤“苏海红1号”、皱纹盘鲍“福海1号”、缢蛏“甬乐2号”、香港牡蛎“桂耗1号”、扇贝“橙黄1号”、刺参“安源2号”、海蜇“辽海科1号”、杂交鲤鲃“滇优1号”、杂交雅罗鱼“雅龙1号”、杂交黄颡鱼“百雄1号”、牙鲆“圣航1号”、福建牡蛎“沿前2号”。



以下介绍几款新品种的亮点
豫选黄河鲤2号:在相同养殖条件下,豫选黄河鲤2号比豫选黄河鲤生长速度平均提高22.36%,体色纯正、规格整齐。生产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豫选黄河鲤2号比豫选黄河鲤亩产提高15.19%。豫选黄河鲤2号适宜在全国各地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
草鱼“沪苏1号”: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草鱼相比7月龄、19月龄体重分别提高19.74%和20.16%。适宜在全国水温 18~32℃的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
翘嘴鳜“华康2号”:在已选育翘嘴鳜“华康1号”新品种的基础上,选育出易驯化品系“华康2号”。饲料驯食成功率高达90%,饵料系数低至1.3以下,具有养殖周期短、生长速度快、对低温耐受强等特点。适宜在全国水温 22~30℃的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
中华绒螯蟹“申江1号”: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其他中华绒螯蟹品种相比,90%个体完成生殖蜕壳的时间提早11天、收获体重相当。适宜在全国水温15~30℃的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
杂交雅罗鱼“雅龙1号”:能在50mM以下中碱度水环境条件下生长,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较其父母本增重19%~47%,生长优势明显。
杂交黄颡鱼“百雄1号”:养殖周期比普通杂交苗少一个月,且体型更大。按2万-3万/亩的密度放养,平均亩产可增加200-300斤。
……
这些新品种的推广,将对我国水产养殖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们不仅提高养殖效益,降低养殖成本,还将推动渔业的绿色转型。未来,随着这些新品种的广泛应用,我国水产养殖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