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税or渔业未来,谁才是循环水养殖的真面目?

2025-03-21

“炒概念割韭菜!”

“什么高科技?不就是室内养鱼吗?!”

“听说投入成本高得吓人,普通养殖户根本玩不起!”

“这种模式真的能赚钱吗?还是只是资本炒作的噱头?”

……

近年来,一种名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模式在水产界引发争议。有人称其为“未来渔业的发展方向”,也有人斥之为“割韭菜的伪概念”。

真相究竟如何?让我们抽丝剥茧,理性探讨。


什么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简而言之,这是一种“人工模拟自然生态”的高密度养殖模式:

封闭空间内,通过物理过滤、生物净化、杀菌消毒、恒温增氧等技术,实现水资源循环使用。

核心目标在于摆脱土地、水源限制,解决传统养殖的污染、病害和气候依赖问题。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并非纸上谈兵,它已经在多个地区取得了显著成效:

作为以色列领先的水产养殖企业,Dagón采用RAS技术实现了高效、可持续的鱼类养殖,年产量达3,000吨。其孵化场年产2,600万尾鱼苗,涵盖欧洲鲈鱼、金线鲷等多种鱼类。

日本Uninomics公司与Maruyama Suisan合作,建造了全球最大的RAS海胆养殖设施,年产量达34吨。其技术特点是利用可持续的海带边角料作为饲料,实现了全年稳定产出

与传统养殖相比,优势何在?

1.节水环保

传统养殖模式对水资源消耗巨大,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通过水体循环利用,大幅减少了水资源浪费和污染。

2.高效高产

循环水养殖可以实现高密度养殖,单位面积产量是传统池塘的10倍。同时,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养殖户可以实时调整水质和投喂量,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率。

3.不受天气影响

传统养殖受天气、极端天气影响大。循环水养殖不受自然气温条件限制,全年生产,实现多茬养殖,均衡上市,养殖周期短。

4.抗风险能力强

传统养殖容易受天气、病害等因素影响,而工厂化养殖通过封闭环境和智能调控,有效降低了这些风险。

当然,工厂化水产养殖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比如说,初期投资较高,需要一定资金用于设备采购和系统建设;技术要求严格,涉及水质调控、设备维护等多个环节,对养殖户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疫病传播风险在封闭环境中也可能被放大。 

然而,这些问题并非不可克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初期投资和运营成本正在逐步降低;同时,管理经验的积累和行业标准的完善,也使得疫病防控更加高效。

可以预见,工厂化水产养殖将在未来食品生产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全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总的来说,工厂化水产养殖不仅不是智商税,反而是一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高效、环保的食品生产方式。它通过科技创新和科学管理,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027-85499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