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特点,必然离不开“高密度养殖”
在有限的水体里,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将养殖密度提升多倍(如单位产量达到每立方水养100斤鱼),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这,就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魅力所在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有效地提高养殖密度呢?
本文将从6个方面深入剖析影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密度的关键因素

严格苗种
无论养殖什么品种,苗种都是关键。健康、生长迅速且适应性强的种苗为后续养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养殖者需要掌握一套科学有效的种苗鉴别方法,包括观察外观特征(鳞片、口腔、眼睛、鳍、尾巴等)、活动行为、体型大小、鳃盖运动、生产速度、疾病检测等来筛选和评估其健康状态。
优化水质
管理循环水养殖的一大优势在于能够控制水环境和关键水质参数,从而使得鱼的健康度和生长率达到最优状态。
关于水质有几个重要参数:温度、pH、溶解氧量、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碱度和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可引入水质监测系统,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通过调整系统运行参数和使用相应设备来恢复水质稳定,同时定期对水质进行全面检测。
精准饵料投喂
饵料是养殖品种重要的营养来源,其质量和投喂水平直接关系到鱼的生长速度、产量和效益。
在高密度养殖环境中,投饲率、投喂频率和投喂方式都需要精确控制。养殖者需要根据养殖品种的消化器官发育情况、生长阶段、饲料品质以及水质指标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投喂计划。
同时采用先进的自动投喂设备也是提高养殖效率的有效途径,如投饵系统。投饵系统负责向养殖池中自动或手动投放饲料,确保养殖生物获得充足的营养。通过精确的投饵控制,投饵系统能够避免饲料的浪费和养殖池的污染,提高养殖效率。
提升溶氧供给
充足、持续的增氧、供氧同样是实现高密度养殖的关键。
若仅靠曝气的方式来提供溶解氧,系统只能支持每立方来水体中养蕹40kg的鱼(即0.33lbs/gal)。然而,如果采用纯氧以及高效的气体传输设备来提高溶解氧浓度,养殖密度可增高到120kgm/m³(即 1lbs/gal)以上。
可优化水体循环,试用高效的增氧设备,如水车式增氧机、纳米曝气管等。这些设备能够增加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空气中的氧气更好地溶解在水中,为养殖生物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
做好病害防控
高密度养殖更要做好病害的防控工作,病害一旦蔓延,带来的就是巨大的损失。
因此,需建立完善的养殖病害数据库和科学有效的病毒预警、监测和行动机制,这样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及时应对。
实现智能化与自动化管理精细化的管理是影响高密度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建立一套完善的养殖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并引入自动排污、自动投饵、自动沙缸和水质监测等智能设备,实现养殖环境的精准控制,从而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严选苗种、优化水质管理、精准饵料投喂、提升溶氧供给、做好病毒防控以及实现智能化与自动化管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可以显著提高养殖密度,实现养殖的高产量、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