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人必备!鳜鱼寄生虫病害识别与防治全攻略!

2024-09-20

鳜鱼,因其鲜美的肉质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在鳜鱼养殖过程中,寄生虫病害的威胁不容忽视。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鳜鱼寄生虫病害及其防控措施,帮助养殖者更好地保护鳜鱼健康,提高养殖效益。

微信图片_20240919145437.png

一、常见寄生虫病害

纤毛虫病

症状:肉眼可见病鱼头部有灰白色状物,嘴张开,游泳失去平衡而下沉在水中翻滚,继而死亡。该病蔓延极快,对鳜鱼苗危害最大。

防控措施:使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全池泼洒,杀灭纤毛虫,保持水质清洁。

纤毛虫病.jpg

锚头鳋病

症状:锚头鳋虫体较大,为肉眼可见的白色长条形虫体,寄生在鱼体表面,导致鱼体发炎、充血,出现红斑,幼鱼尤其易感。

防控措施:①清鱼后应彻底清塘;②鱼种阶段使用晶体敌百虫(90%)0.25~0.5克/立方米,但成鱼阶段对敌百虫敏感(浓度1享克升时鱼8小时开始死亡,48小时死亡率达100%),使用需谨慎。

小瓜虫病(白点病)

症状:病鱼鳃丝呈深红色,鳍和身体上覆盖白点,感染的鱼体体表和鳃部分泌大量的粘液,鱼因呼吸困难而死亡。此病主要危害5厘米以下的鱼种。

防控措施:①池塘用生石灰彻底消毒且掌握合理的放养密度,保持充足溶氧和良好水质;②病鱼用2%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③全池泼洒亚甲基蓝2克/立方米;④全池泼洒甲醛溶液0.015~0.025毫升/升。

小瓜虫病.jpg

指环虫病

症状:发病的鳜鱼浮头慢游,体色变黑,鳃部显著浮肿,鳃盖张开,鳃丝呈淡红色、粘液多,严重时并发细菌性烂鳃病,此病夏秋季流行较严重。

防控措施:①鱼种下塘和进水时进行消毒处理,如用3%的食盐水或0.15毫升/升的甲醛溶液进行彻底消毒;②科学投喂,减少对水体的污染;③每半个月用1次驱虫剂;④10%甲苯咪唑+驱虫解毒散抑制或杀灭虫体。

车轮虫病

症状:病鱼不吃料,体色暗黑,毫无光泽,单独游动,行动缓慢,时而又乱窜,检査鳃部可见大量黏液且镜检有大量虫体。

防控措施:①鱼种下塘、进水和饵料鱼下塘时进行消毒处理(如0.15毫升/升的甲醛溶液);②使用生物和化学方法促进底质呈氧化态;③全池泼洒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0.7克/立方米,两天后镜检,若虫体还没被杀灭,则继续泼洒1次;若两次泼洒后仍无效果,则停止使用该药。

车轮虫病.jpg

二、综合防控措施

① 水质管理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体溶氧充足,pH值维持在7.5-8.5之间。

② 定期清理池塘,及时捞出死鱼,防止水质恶化。

③ 科学喂养鳜鱼为底栖鱼类,终生以活鱼(虾)为食,确保饵料鱼供应充足且新鲜。

④ 合理控制放养密度,避免鱼类过多导致水质问题。

⑤ 定期消毒对池塘、鱼种、饵鱼及养殖工具进行定期消毒,减少病原体传播。

⑥ 使用生石灰、高锰酸钾等消毒剂,确保消毒效果。

⑦ 药物预防使用维诺驱虫清等安全有效的药物,定期泼洒池塘,杀灭寄生虫。

⑧ 注意药物使用安全,避免对鱼类和水质造成不良影响。

⑨ 日常管理坚持每天巡塘,观察鳜鱼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⑩ 配备增氧机,确保水体溶氧充足,提高鳜鱼生长率和成活率。

f59dce1a2b581f0f9293cd1340bb43b.jpg

鳜鱼之所以病虫害频发,是因为其抗病能力相对较弱,一旦感染病虫害,往往难以治愈,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传统的池塘养殖模式由于环境开放、管理粗放,极易受到病菌和寄生虫的侵袭。

在今天,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能够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有效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封闭式的厂房设计、循环水系统、温控系统、增氧系统和杀菌消毒系统等设施的综合运用,为鳜鱼创造了一个稳定、健康的生长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鳜鱼的抗病能力显著提升,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大大降低。


  • 027-85499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