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最怕啥?当然是鱼生病了!轻则影响生长,重则一趟白干。所以咱们养鱼人一定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及时发现鱼儿的异常行为,才能把疾病扼杀在摇篮里!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鱼类生病的几大征兆,以及如何应对:
跳跃
看到鱼儿跳出水面,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是它们活力四射的表现。但实际上,如果鱼儿频繁跳跃,尤其是伴随着挣扎和无力感,很可能是鱼皮肤上、鳃上生有鱼鲺、锚头蚤等寄生虫所致。这些寄生虫让鱼感到不适,从而试图通过跳跃来摆脱。
溜边与趴边
溜边:正常情况下,鱼儿会自由游动。但如果它们突然喜欢贴着池边朝一个方向游(尤其是鲤鱼、草鱼),那就需要注意是否有寄生虫、细菌性烂鳃病或水质开始变坏了。
趴边:鱼单独趴在草窝、池边隐蔽处,且鱼的头部、脊背处发黑,有的身体还兼有带条状或斑块黄色,不吃食,这是绦虫病的一种表现。
拒食
平时抢食抢得欢,现在喂食却爱答不理,甚至干脆不吃,为什么?可能原因: 肠胃炎、寄生虫感染、水质恶化、应激反应等。可以先停食观察,看看水质有没有问题。如果是肠胃炎,可以试试拌料喂点益生菌。
炸群
鱼儿突然像受了惊吓一样,四处乱窜,可能原因有: 受到惊吓(如噪音、震动)、寄生虫感染。如果没有噪音,就需要考虑是否是寄生虫性烂鳃的预兆。
浮头
一般在凌晨4-6时左右,鱼出现轻微浮头,这是正常现象。如果开始浮头时间逐日提前,浮头次数和天数增多。可能原因有:水中溶氧不足、鳃部疾病、水质恶化等。
专业小贴士:如何应对?
如果养殖鱼有以上情况,先别慌!首先,观察鱼儿的行为和体态变化,初步判断病因。其次,检查水质指标,如pH值、溶解氧、氨氮等,确保水质处于适宜范围。然后,根据鱼儿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当然,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异常行为,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实际观察和经验来判断。
预防永远胜于治疗!平时要加强日常管理,做好以下几点:
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质清新。
科学投喂,避免过量投喂。
定期消毒,预防疾病发生。
选择健康的鱼苗,从源头上杜绝疾病。